4月15日下午,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组织召开第一季度全市供水水质保障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落实上海市地方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 1091-2025)进行了工作动员和部署。
会上,城投原水公司介绍了第一季度原水水质情况、水源地水质风险预警和防范工作情况、三大水源地粉末活性炭和次氯酸钠应急投加规程修订情况。会议邀请市疾控局公共卫生监督处介绍了2024年全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重点分析了全市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的主要风险环节。供水调度中心通报了第一季度全市原水、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龙头水水质抽查情况,对水质检测过程中异常数据的识别与复核、全市2000年前居民小区龙头水水质抽查进行了工作部署。
会议对将于2025年6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 1091-2005)进行了解读,并就下阶段全面推进与落实地标提出工作要求。地标共有水质指标102项,包括常规指标48项,扩展指标54项。与国标(GB5749-2022)97项指标相比,增加了亚硝酸盐(以氮计)、总有机碳、亚硝基二甲胺、溴化物和碘化物等5项指标,从严管控菌落总数、浑浊度、三卤甲烷等38项指标。此外,地标还包括35项参考指标。
会议强调,为全面贯彻落实地标,推动供水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供水安全,各供水企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地标对保障上海供水安全的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强学习宣贯,提升技能水平。要组织开展地标学习宣贯活动,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检测水平。对于地标中的总有机碳、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等新增的常规指标,要按照地标要求每月开展检测工作。对于地标中的亚硝基二甲胺、溴化物和碘化物等新增的扩展指标,要制定水质检测方案,定期开展检测工作。对于地标中的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抗生素等参考指标,供水行业相关单位要加快研究建立检测方法并落实检测工作。三是要加强工艺管控,科学确定参数。各供水企业要根据水厂设施设备情况、净水工艺能力及水质管理目标,严格管控净水工艺全过程水质。四是要加强末端保障,完善应急响应。各供水企业要对照地标进一步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全流程水质保障,要把保障末端用户龙头水水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通过闭环管理及时处置用户反映的供水水质问题,要认真排查产生水质问题的原因,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五是要加强科技赋能,完善信息公开。各供水企业要按照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要求,加强科技赋能与应用,进一步完善供水水质信息公开工作,便于公众查询。六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区水务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行业指导,各供水企业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供水系统韧性。
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各区供水管理部门以及全市供水企业水质保障工作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