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272号提案的主办答复

信息明细属性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沪水务建提复〔2023〕31号



 

江敏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排水系统全链条治理,削减雨水泵站放江对河道水体污染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源头治理情况

1.推进雨污混接综合整治。“十三五”以来,通过两轮集中调查排摸,发现市政、企事业单位、沿街商户等混接点改造19200个,均已完成改造。发现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6348个,占全市14635个小区总数的43.38%,完成改造4698个,占比74.01%,剩余1650个小区正在推进改造,计划2023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已改造小区中,有549个小区采取了外部截流的方式,目前已内部分流改造100个,剩余449个小区已结合美丽家园等工作制订后续分流改造计划。

2.试点开展排水户在线监测。2020年以来,相关区在完成改造的小区出口试点开展了雨污智慧感知系统建设,通过动态监测小区出口电导率指标,对电导率指标超过1000μS/cm的小区实施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核查人员到现场后,将对雨水出口水质的COD指标进行现场检测,COD指标超标的小区将会被认定确认存在混接现象并通知相关单位整改,目前全市已安装763套监测设备。

3.“五个一点”综合管控。一是进口“挡一点”。在雨水口设置截污挂篮等垃圾拦截装置,减少进入管道垃圾量。截至2022年底,累计安装雨水口截污挂篮超52万个(覆盖率超80%),2022年清捞雨水口挂篮垃圾2.95万立方米。二是管道“通一点”。持续推进排水管道养护工作和污泥清捞工作,进一步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2018年起,本市管道维护考核要求从国家标准的低于管径的20%提高至低于管径的10%。2021年起,要求汛前所有雨水(合流)管道应疏通一遍。2022年,本市累计养护疏通排水管道4.5万公里,疏通率为181.64%,清捞污泥15.90万吨,单位管道清泥量为6.23吨/公里三是“井里捞一点”。进一步提高泵站清淤频次,2021年起,要求每季度至少清淤一次。2022年,全市泵站集水井累计清淤污泥5.57万吨;除因待废弃等客观原因无需安装的13座泵站外,完成303座市、区管防汛泵站集水井垃圾清理装置安装。四是出口“拦一点”。除因黄浦江、苏州河等河道通航等原因无法安装的140座泵站外,完成176座市、区管防汛泵站排口垃圾拦截装置安装。五是河面“清一点”。除黄浦江、苏州河河道景观要求等客观原因无法安装的18座泵站外,完成298座市、区管防汛泵站排口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结合现场查看和泵站排水视频监控等方式,泵站管理人员及时与河道保洁单位沟通河道污染情况。

4.建立长效监管机制。2021年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排水管道设施巡查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排水管道设施巡视检查工作,建立并完善巡查发现、即知即改、协同执法、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做到雨污混接和排水设施运维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置。2022年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居住区排水设施雨污混接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聚焦阳台污水接入雨水管、居民楼厨房污水接入雨水管等居住区违规雨污混接排放,以及新建截流装置未发挥作用等情况,建立健全居住区排水设施雨污混接日常巡查和溯源整治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预防和整治雨污混接,充分发挥设施效能,减少小区污水冒溢和积水。2023年计划出台《上海市住宅小区室外雨污水设施运行、维护及管理技术导则》(试行),规范和指导上海市住宅小区(含售后公房、商品房、农村住宅小区)室外雨污水设施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

(二)管道养护监管情况

1.建设养护平台。管道养护信息平台已实现管道检测信息的采集、上报、任务派发、抽检、评分考核、通报整改、统计分析等流程化作业平台。同时正在开展管道设施维护数字化场景试点,利用移动端APP开展排水管道设施巡查、维护、检测监管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提高排水设施养护智慧化管理水平。

2.养护精细化管理。2021年以来,水务部门推进各区聚焦“双40”(防汛泵站放江水质平均COD大于40毫克/升、污水泵站雨天增量超40%)、污水冒溢、道路积水等问题区域,提高养护疏通频次;加快推进雨水口垃圾拦截、泵站集水井垃圾清捞等设施建设,优化养护作业方式,减少管道沉积物入河;同时通过加强通沟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和污泥产量的统计分析,确保养护实效。综合施策,逐步转向事前监督,从源头监管、预防管道问题的发生。

3.养护新设备研发。本市排水管道养护市场主要采用冲水车等方式开展作业,相关定额均按照目前上海市平均水平编制,部分区域试点采用了管道智能养护机器人等新设备开展作业,目前由于管段长度、管道结构等因素限制,全面应用存在一定瓶颈。

(三)“调蓄池+污水就地处理”建设情况

1.持续推进调蓄池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排水系统364个,服务面积823平方公里,其中已建设投运初雨调蓄设施18个,服务面积58.97平方公里,总容积18.97万立方米。根据市绿化市容局、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补强本市固废、污水处置能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上海在“十四五”已安排的排污提标盘子基础上,增建200万立方米排水泵站控污调蓄工程。目前,在建初雨调蓄工程共62项,总调蓄规模已达100万立方米,服务面积超200平方公里。同时,按照规划要求,采取“绿色源头削峰、灰色过程蓄排、蓝色末端消纳、管理提质增效”等措施,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有效解决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污染问题。

2.试点研究污水就地处理。上海市水务局在2022年已组织相关单位,在利用就地处理设施削减泵站放江污染方面,开展了相关实践。例如:康健泵站采用高效组合澄清工艺有效削减了放江污染中颗粒源污染物,CODCr、SS和TP去除率分别为60~80%(20~34mg/L)、75~90%(7~12mg/L)、80~90%(0.23~0.4mg/L)。蒙自泵站提出了“旱天”和“雨天”两种运行模式,旱天采用“混凝沉淀+QWSTN生化反应器+高效沉淀+消毒全流程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回用于泵站内绿化和道路冲洗;雨天主要采用混凝沉淀+高效沉淀工艺,出水水质一般可达到二级标准。同时,开展了《防汛泵站就地处理技术规程》研究,计划按照“旱天”和“雨天”两种模式,并分别对两种模式下的设计水量和设计水质提出要求。

(四)一体化运行调度管理情况

1.厂、站、网一体化调度。本市持续推进排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运行调度管理,开展管理平台、监测体系和保障机制的建立,结合排水模型建设制定了中心城区排水系统运行调度方案并持续优化完善。同时近年来持续加强泵闸联动,结合区域防汛安全、水环境保障需要和市政泵站放江特点,科学制定泵闸联动方案和工作机制,减轻市政泵站放江对内河水环境的影响。

同时,本市正在开展城市排水系统韧性治理与提质增效相关课题目研究,以统筹防汛安全和河湖水环境为目标,以“控源、联调、畅流”为工作原则,从污水系统的韧性运行控制、雨水放江泵站与水利泵闸的韧性联动运行控制开展策略研究,掌握市政泵站放江影响特点,形成水利泵闸和市政泵站优化调度方案,推进河道水质稳定改善,为持续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提供示范。

2.泵闸联动调度。2022年7月,市水务局进一步深化泵闸联动调度机制,建立了泵站放江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短信实时推送“一河五片”泵闸联动工作相关信息,涉及静安、长宁、徐汇、普陀等九个区,包括36条河道、120个河长、21家养护单位、993个相关养护人员。沟通机制建立后,泵站排水漂浮物的发现和打捞由原来的2-3天提高至24小时内完成闭环处置。2022年7月至12月,全市共开展泵站排水后保洁1187次,处置率100%,出动人员5431人次,出动船只2573船次,清捞量304.7吨。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强化排水户源头治理

整合现有水务部门的排水户行政许可基础资料、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和环保部门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建立排水许可信息库和重点监测对象信息库,对超标排放的排水户执行加价收费,加强对排水户的日常监督管理。

(二)推动传统养护方式升级

行业将在做好指导服务,强化新技术、新机械应用,提高排水管道养护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在管道智能养护机器人等新型养护设备在市场应用率达到一定比例后,及时修编维护技术标准和养护费定额,为相关设备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提升系统监测能力

规范完善排水系统监测体系,完成排水管道在线监测标准的编制工作,规范排水管道在线监测的方案制定、监测布点、设备选型、安装维护、数据采集和使用等内容,提高排水管网监测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持续推进排水设施运行数据全覆盖接入,建立和完善监测站点档案化管理制度,提升监测站点管理水平。

(四)科学开展整治评估

以排水系统为单元,聚焦泵站放江水质和污水运行水量,明确成效评估标的,编制成效评估标准,形成雨污混接改造和泵站放江综合整治评估方案,推进各区定期制定评估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滚动开展评估和治理。

感谢您们对本市水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水务局

2023年5月11日